“医”腔真情、“镜”心“镜”力为患者 ——记九三学社中心医院支社社员吴垒
吴垒是第十一批援疆人才,来自抚顺市中心医院的九三学社社员。2023年5月进疆,在疆服务期间,吴垒任九师医院消化科主任。工作中,他主要承担医疗服务和医学培训工作。他将先进的管理理念、医疗技术毫无保留地带给九师医院消化科。他协助消化科主任完善科室管理制度,规范医护人员医疗操作,为当地群众提供个性化和精细化诊疗。
援疆期间,吴垒共接诊门诊患者3000余人次;完成胃、肠镜检查及治疗800余例,十二指肠镜活检1例,开展高难度微创手术(ERCP胆总管取石术)40余台,多次在非工作日为急诊患者完成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。一次凌晨的紧急救治让吴垒印象深刻。一名维吾尔族患者因误食刀片被送至消化科,情况十分紧急!一阵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了本该轮休的吴垒,电话中得知情况后,他丝毫没有迟疑立即前往展开手术救治。在消化科、麻醉科等相关科室默契配合下,历时3个多小时,吴垒带领消化科团队成功实施内镜下异物取出术,将患者消化道内的刀片成功取出,让患者化险为夷。此次救治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。
像这样的紧急救治对于吴垒来说,早已习以为常。在他看来,救治患者是医者的职责,无论身处何时何地,只要患者需要,他都会挺身而出。
吴垒尽心尽力“师带徒”带教,经常在总院及团场分院进行授课,并针对不同医生的实际需求和技能水平,为他们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和方法,在吴垒的指导下,九师医院消化科的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,为九师医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。
在诊疗过程中,与少数民族患者的沟通让吴垒犯了难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吴垒先是找来了科室内会哈萨克语的医护人员帮忙,向他们请教学习当地民族生活习惯,并学习简单的少数民族生活用语,为与少数民族患者实现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奠定基础。吴垒在诊疗中发现有些患者来就诊时,疾病已进展至晚期,尤其肿瘤患者,多数患者已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,吴垒结合当地生活环境,分析总结原因,并在加强健康教育宣传、推动义诊活动方面积极贡献力量。尤其是对于居住在偏远地区的群众,他努力将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群众“家门口”,做到对疾病“早发现,早诊断,早治疗”。
为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,他积极参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团场、连队、社区,为当地群众解除病痛。同时他还主动加入九师医院“红石榴”巡回医疗队,经常深入边境一线、地方乡镇开展义诊服务活动,将援疆医疗服务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促进兵地医疗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吴垒以无私奉献的援疆精神、精湛过硬的专业素养为九师医院消化科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,“镜”心“镜”力守护着各族百姓的健康。(信息来源:兵团九师医院微信公众号)